2019年12月8日下午,由深圳市西利标识研究院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于长江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标识:社会学视角》的演讲。
讲座伊始,于长江老师向大家模拟了一种情境,他让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标识突然间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或者从一个小的情境着手,加入一个城市综合体如商场,它的标识牌突然间消失,会发生什么?那么这个商场势必会发生混乱。所以这也说明了标识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随后于长江老师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给大家讲述了标识的发展历程。从上古时代的“图腾”,到现在国家的国旗、国徽这些都是标识的一种。从传统到现代,无论是标识或者是标志,这两者是完全等同的。而且在人类学中,标识也是人类生存共性与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标识在人类学中也有各种不同的手法:表象手法、象征手法、模拟手法、寓意手法、视感手法等表现方式。
既然标识在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自然标识就成为了“社会规范”的一部分。在标识与社会规范这一部分中,于长江老师讲到,“社会”的存在和运行,是各种秩序来维持的,人的行为要按照规则,才能保证不陷入混乱和危险,行为的秩序就在于随时获知/被告知“该如何做”,标识就是这样一套信息提示/查询系统。
随后于长江老师又讲到了标识与社会优化、标识与都市性、标识与新马城市社会学等内容,最后他讲到可以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去进行标识设计的工作, 如实地研究、问卷、实验测试、数字人文等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的标识设计更具普适性,更具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