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锡古运河文化背景
无锡与运河的关系由来已久。经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穿无锡县城的大运河,是整个大运河的最有历史文化内涵,人文景观最有特色的河段。
运河是历史上无锡县城和城市风采的最精彩之处。运河内帆樯林立,许多单孔拱桥横跨在运河上,形成了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景色。沿运河两侧高地有序地排列着传统的民居,粉墙黛瓦,高高耸起的马头墙,展示了一幅宁静的图画。住宅前面临街是店铺和繁华的商业街;家家宅后都有一水码头,和船家进行买卖,可以听到船家的摇橹声和叫卖声。
清代末年,荣氏等民族资本家们又在运河之畔建起了面粉厂和纺织厂,大运河又为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无锡近代工业发展的摇篮。
今天,沿古运河可以看到黄埠墩、米市旧址、西水墩、妙光塔、南禅寺牌坊、清名桥、伯渎港、具有古建筑风格的繁华的南长街商业街,以及水巷、民居及古窑遗址等。
二、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标识系统的构建
1、确立无锡古运河的对外形象
包括宣传口号、视觉形象符号、音乐符号。
2、标识设计要素
形态:
考虑到游客中即有中国人,也有世界各国的人,还有部分残障人士,标识也需要同时适应各种不同的人群,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采用视觉标识、触觉标识及听觉标识相结合的几种形式。在一般的指示标识牌上设立中英文及其它常用语言提示,并且配有盲文,在景区内配置一些隐性的小音箱,播放古运河的主题音乐,另外再配置广播喇叭,随时提醒游客一些主题活动,告示等。
配置原则:
在道路交叉口、容易造成混淆的地方,都需要配置引导牌,让游人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方向,另外要考虑到不会防碍其它人或车辆及视线范围的最佳位置。
设计理念:
以无锡古运河文化为背景,提炼其中的文化元素,建筑元素, 如古代的传说故事、徽派的建筑、江南的小桥流水等,将其 引申到标识中,延续无锡古运河文化。
三、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标识系统的规划原则
1、确立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路网的关系
利用标识将景区与城市路网的各个交叉点衔接起来,指引游客进入景区,同时指引游客离散,起到一种承接的作用。
经研究分析,根据几条车流动向线我们可以将标识牌、广告牌等结合起来设置在道路上。高速公路沿途重复的广告提升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形象。
为了便于管理,将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游览入口定于南禅寺节点和跨塘桥节点,由城市道路过来的游客大部分都将由这两处进入游览区,而这两处也具有游客集散点,具有聚集游客的功能。
2、道路交通标识系统分析(按高速出口及道路规划)
A. 从无锡东互通高速下口处开始设置交通指示标识牌,途径太湖大道至塘南路下,最后到达跨塘桥目的地。
B. 从无锡互通高速下口处开始设置交通指示标识牌,途径通江大道转至解放东路下,最后到南禅寺目的地。
C. 在无锡北互通高速下口处,设置景点提示标识牌。
D. 在无锡西互通高速下口处,设置景点提示标识牌。
E. 从太湖景区(马山出口处)开始设置交通指示标识,途经环太湖公路,转至太湖大道,由清扬路转至永乐路,最后到达跨塘桥目的地。